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融入自我书写一座东方大港的前世今生——丁捷长篇报告文学《望洋惊叹》南京研讨
时间:2024-03-28 16:06 点击次数:153

  “去年一整年,我沉静在大港故事的激情澎湃之中,和岩石海岸那种既浑浊又清澈、既沉静又澎湃的状态一样。”作家丁捷所说的“大港故事”,是江苏南通如东洋口港二十年的建设史。去年,他的长篇非虚构作品《望洋惊叹》推出,再现了南黄海洋口港建设的艰难曲折,描写了如东人民与自然的相处、抗争,以及他们在建设洋口港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奉献。3月17日,该书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表示,新时代中国大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精彩故事,发生着伟大实践。如何书写这些实践,讲好这些故事,是新时代对中国文学、中国作家发出的召唤。《望洋惊叹》对洋口港二十年建设史有一种视野开阔、贯通古今的写作气度,是有温度、有情怀、接地气的书写,对如东精神、洋口港精神进行了提炼和阐释,成功塑造了如东的干部、群众以及建设者的形象。某种意义上说,丁捷是在有意识为如东立传,展现如东的地域形象,刻画如东的地域性格。

  《望洋惊叹》将笔触深入洋口港和如东的前世今生,将其展开刻画了如东的改革开放史,尤其是新时代创造的奇迹,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认为,这使得整本书在时空上有出入自由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丁捷写作这部作品源于一个任务,但这个地方同时是他故乡的一部分,文化、语言、习俗上很接近,因而“望洋”不是一个外来者看一个陌生的地方,“惊叹”也不是一个陌生人在惊叹一个他乡,这里面实际上有很强烈的家乡人的骄傲,作品的文学性、情感投入和真实程度上因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作者用不平凡的手笔,描绘了不平凡的洋口港,歌颂了不平凡的如东人。”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罗一民从二十多年前的酝酿到策划、决策、推进、落成,全程参与了洋口港建设开发的过程,他以三个“不平凡”概括了洋口港的建设和对它的书写。

  “报告文学或者非虚构文学对于作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作家写作时要记住这一点,你要反映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物,你要走到现场,要有思想,要挖掘出人的精神状态和灵魂。”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看来,丁捷写洋口港的建设,对这个奇迹创造怎么通过人的努力、怎么通过制度设计、怎么遵循经济建设规律、怎么遵循江苏的实际来实现,做了非常好的挖掘,最可贵的是写出了人的精神状态随着工程建设而发生的种种变化,将时代的进步和人的进步共同呈现出来。

  事实上,如《文艺报》副总编刘颋所言,《望洋惊叹》是一部创作难度非常高的作品,把洋口港作为一个书写对象,写它的前世今生和不平凡,需要有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案头工作,并且在写作中揉和这些资料,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丁捷在材料的海洋里穿梭,将洋口港从想法的诞生到落地变成现实的整个过程,包括论证、建设、资金、理念各种意义上的攻坚克难呈现出来,《望洋惊叹》是中国故事一个具体而微的生动讲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大先归纳《望洋惊叹》的叙事是复杂性叙事,作品中涉及到的事和人都是复杂的,从建设的愿望到决策的形成、科学的论证、项目的审批、招商引资、实施过程,再到最后取得效益和功效,涉及到方方面面和各色人物,而丁捷能在复杂性叙事中进行关键萃取,让作品更具有阅读的愉悦度。

  文学性,是《望洋惊叹》的重要特质。以暨南大学教授贺仲明所见,没有文学性的报告文学就是些数据堆积,报告文学必须有文学的高度、文学的价值。丁捷作为小说家来写报告文学,《望洋惊叹》的结构从兴叹到惊叹到咏叹,将过去、现在、未来整个关联起来,布局清晰,虚实结合,不仅写建设实事,还融入了思想情感和历史文化,以抒情、细节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性。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执行主编颜同林将关注点集中在《望洋惊叹》中的人物上,“全书三个部分16章节,就是以人为支点,包括基层干部、投资者、专家学者、底层百姓,将人和事结合起来进行叙述,丁捷用平视的方式来写人物,写法真实,不拔高,人物因而鲜活,也由此揭示了如东一地的精神谱系,那就是奋发图强,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这片土地的前途命运。”

  这个精神谱系是如东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在《望洋惊叹》的写作中,丁捷有意识地提取这种精神,《光明日报》文荟版副主编饶翔称其是“追求精神高蹈的作品”,“从作品的结构到书写,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传统神话故事,比如如东这个地区海岛整个渔民的精神,比如新的如东精神怎样纳入如东精神谱系的血脉,这本书进行了发掘和推进。”

  《人民文学》副主编陈涛用“迂回”形容《望洋惊叹》的写作:不仅写现实,也写历史;不仅写做事,更写了一种精神。长沙学院副教授黄菲菂则将这部作品看作是如东人的心灵史和精神史,“丁捷沟通了个人经验与时代经验,写人的同时写时代精神,做到了历史性与当代性的结合。”

  作为在南黄海海岸线上一处笔直延伸入海的触角,洋口港呈现出如东向海洋文明演进的态势,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韩松刚认为,《望洋惊叹》写的是如东,写的是港口,但更重要的是“对海洋文明的一种书写”,这种书写使它超越了本土性而具有世界性内涵,《望洋惊叹》是丁捷对中国现代化实践的一次非常具有艺术性、现代性的呈现。

  在写《望洋惊叹》这部作品之前,丁捷曾专门到保持原生态的黄海边,对照当年荒无人烟的空间和今天洋口港现代化的场景,他“感到很恍惚”。于他而言,这部作品“与其说在写报告文学,不如说在写大散文。我更希望我的作品呈现出来的是一个融入了自我的大散文,这里面融入了我的太多情感和认知”。

  这与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对他的写作期待有一种暗合,“在江苏作家里,丁捷是一个禀赋极佳的作家,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相信如果以后持续深耕非虚构创作,他一定会带来更多惊喜。”

  原标题:《融入自我,书写一座东方大港的前世今生——丁捷长篇报告文学《望洋惊叹》南京研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8 门徒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